车辆工程系

时间:2022-10-28

作者:admin

车辆工程系现有专职教师三十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0余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人、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特聘专家”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人、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负责人2人、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2人。拥有重庆市首批优秀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科技创新团队2个,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目前,车辆工程系主要承担车辆工程、装甲车辆工程、智能车辆工程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


车辆工程专业介绍

本专业源于学校“汽车与拖拉机”专业“汽车工程”方向,2003年正式获批“车辆工程”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首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重庆市首批“一流专业”等;建有车辆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本专业以汽车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为导向,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产教融合、研教一体、校企协同育人为特色,旨在建成特色鲜明、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车辆工程专业。

跟踪国内外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国家和重庆市地方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汽车及相关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车辆工程领域相关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相关设计、制造、测试、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交叉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内燃机原理、汽车试验技术、汽车电子及控制

主要集中实践环节:认识实习、机械制造基础训练、电子技能训练、机械制图测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工程基础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创新创业实践、素质拓展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装甲车辆工程专业介绍

装甲车辆工程专业,原名地面武器机动工程专业,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2015年后更名为“装甲车辆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在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底盘方向基础上衍生发展起来的,是我校仅有的两个具有兵工特色的专业之一,具有装甲车辆工程学术学位硕士授予权。本专业依托车辆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立足地方支柱产业,背靠兵工、面向全国,以车辆及装甲车辆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研教一体、校企协同育人为特色,旨在培养握车辆及装甲车辆工程学科相关的机械、电子、材料、信息、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以及正确价值观、良好职业素养和强烈社会责任感,能够胜任车辆及装甲车辆工程领域相关设计分析、生产制造、测试试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设计学

交叉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汽车构造II、装甲车辆构造原理、汽车理论I、装甲车辆行驶理论、装甲车辆设计、汽车试验技术、内燃机原理、汽车电子及控制

主要集中实践环节:认识实习、机械制造基础训练、电子技能训练、制图测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工程基础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装甲车辆工程专业实验、装甲车辆设计课程设计、创新创业实践、素质拓展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介绍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源于车辆工程学院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方向,202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备案。本专业依托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控制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自动驾驶系统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与测试应用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成立智能网联交通研究院重庆理工大学分院,与美国普渡大学陈耀斌教授团队共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技术等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本专业以汽车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为导向,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产教融合、研教一体、校企协同育人”为特色,旨在建成特色鲜明、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智能车辆工程专业。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是集车辆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通信和电子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工科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以及汽车检测机构等所需要的人才。重点结合重庆市地方支柱产业,以智能汽车产业及相关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车辆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智能汽车工程领域相关设计、工艺、测试、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交叉学科: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工程开发应用、新能源汽车开发应用、智能驾驶系统设计应用

主要集中实践环节:机械制造基础训练、电子技能训练、机械工程基础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汽车工程设计实践、新能源汽车开发实践、智能驾驶系统设计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素质拓展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