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学院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始终坚持“立足西南、面向全国、服务重庆市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以“产教融合、研教一体、校企协同育人”为特色,采取开放的办学思路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长期与行业知名企业开展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和人才联合培养,在节能、新能源及智能汽车试验技术、汽车主被动安全、车身空气动力学、先进动力系统匹配与控制、节能与新能源动力系统开发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的科技成果为基础孵化成立了1个重庆市首批高端新型研发机构、2个国家级孵化器、10家科技公司和1个重庆市智能制造标杆产业园,相关的技术和装备在长安、赛力斯、广汽、吉利、蔚来、华为等几十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产品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强有力支持了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
车辆工程学院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人、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特聘专家”1人、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人、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负责人3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重庆市巴渝青年学者3人、重庆市最美教师1人。拥有重庆市首批优秀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科技创新团队2个,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院设有车辆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汽车服务工程系、工业设计系以及车辆工程专业实验室等教学机构;建有首批国家级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重庆市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国家级车辆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汽车零部件及其检测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车辆模拟与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庆市汽车动力系统及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发改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传动试验技术工程中心,与重庆车检院共建“自动驾驶系统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与测试应用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平台。
学院设有车辆工程、智能车辆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燃料电池方向)、装甲车辆工程(智能化装甲方向)、汽车服务工程(汽车研发服务方向)、工业设计(数字化设计与交互设计方向)、产品设计专业等本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首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重庆市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车辆工程学科依托的机械工程学科为重庆市一流学科,拥有车辆工程、地面武器机动工程等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学院近三年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防重大项目、重庆市重大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共100余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发明专利36项,出版专著、教材8本。
学院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三全育人”新体系。汽车科技场馆育人项目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余祖胜班党支部被评为首个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教工一支部被评为重庆市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学院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创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工场,提供设备、耗材、工具、指导老师和创新方向,超长时间开放2600平米的场地,可容纳1200人,现已入驻14个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构建学生“自创”、师生“同创”、产教“融创”新格局,引领“科研创新+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在实践中实现了车辆、计算机、电子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实现车辆、计算机、电子和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融合,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杯、巴哈大赛、方程式大赛、智能汽车竞赛,汽车节能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设计等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国家级奖励、专利申报等300余项。毕业生就业形势好,毕业生主要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院校及科研院所等从事研发、制造、管理和营销等工作。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素质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郭孔辉院士到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
士继车队赛车发布会隆重举行 |
巴哈大赛赛车展示 |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
邮编:400054
学院办公室电话:023-62563098
招生就业咨询电话:023-62563081
邮箱:clxy@cqut.edu.cn
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版权所有